在世界历史的漫长长河中专业配资开户服务,阿富汗的历史如同一本厚重的古籍,满载着无数风雨沧桑。远在近代之前,这片土地多次沦为强权争霸的牺牲品,历经无数强大帝国的铁蹄践踏。
最早征服这里的是雅利安人,之后的数千年里,波斯帝国、马其顿帝国、塞琉西王朝、贵霜帝国、白匈奴、西突厥、阿拉伯帝国、花剌子模、蒙古帝国、铁木尔帝国及波斯萨法维王朝等纷纷相继统治这片土地。每一个帝国都曾将阿富汗视为扩张版图上的肥肉,丝毫没有体现出“帝国坟场”的坚韧特质。
直到公元1747年,阿富汗的命运才迎来了重要转折。杜兰尼部落出身的艾哈迈德,趁波斯萨法维王朝内乱之机,成功统一了普什图各部,建立了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独立的政权——杜兰尼王朝。艾哈迈德以卓越的领导力带领阿富汗人奋起反抗,先后击败波斯和印度莫卧儿帝国,迫使两国割地赔款,使得杜兰尼王朝迅速强盛,疆域涵盖今天的阿富汗与巴基斯坦,成为当时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世界第二大强权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命运多舛,1773年艾哈迈德去世,因未立明确继承人,25个儿子为争夺王位爆发内战,导致王朝由盛转衰。后来,次子帖木儿沙在混乱中胜出,短暂带来和平,但他同样未留继承人,死后23个儿子又陷入二十多年的内战,最终杜兰尼王朝土崩瓦解。
1826年,巴拉克宰部落的多斯特·穆罕默德在混乱中崛起,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。此时英国已控制了印度大部地区,积极谋求向中亚扩张,沙俄也为争夺印度洋通路,将势力伸向中亚。阿富汗地处亚洲心脏地带,虽贫瘠,六成为山地,三成为沙漠,耕地不足十分之一,矿产资源虽有但未被充分开发,但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,成为英俄争霸的焦点。
(一)第一次英阿战争:英军的惨败
1837年,英国先发制人,印度总督乔治·艾登派遣使团前往喀布尔,试图招降阿富汗,使其成为英国的傀儡。多斯特虽有意向,但条件是收复被西克人占据的白沙瓦。英国拒绝让步,沙俄趁机派使节支持多斯特收复白沙瓦,激怒英国议会,随即批准入侵计划,意图推翻巴拉克宰王朝,扶持艾哈迈德的孙子舒贾沙执政。
1838年12月,英军出动两万兵力,发动第一次英阿战争。战争初期,英军攻势迅猛,数月内攻占喀布尔,伤亡甚微。可随后英军沉迷于胜利的喜悦,军官享乐奢靡,士兵松懈警惕,放弃易守难攻的城堡,转而建造舒适的营地。
与此同时,英印当局调走大量兵力,阿富汗非集权国家的局势开始失控。国王多斯特战败逃亡后,各地酋长因英国停止补助而纷纷反叛,反抗军迅速占领大部分地区,英军被困于喀布尔近郊。1842年1月,4500名英军及12000随军家属突围回印度,却遭3万阿富汗游击队伏击,几乎全军覆没,唯有军医威廉·布莱顿幸存。英军虽随后在喀布尔报复性屠杀,但最终认识到在阿富汗的战争成本过高,选择撤退。舒贾沙被杀,多斯特重新登基,英俄阿三方达成默契,阿富汗保持中立。
(二)第二次英阿战争:阿富汗的抗争与让步
19世纪70年代,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西扩受阻,转向中亚。阿富汗国王希尔·阿里意图联俄抗英,英国使团遭拒后发动第二次英阿战争。开局英军如旧势如破竹,希尔心力交瘁逝世,其子雅库布弃守。
雅库布软弱无能,激起酋长们反抗,阿富汗再次陷入起义。沙俄为扰乱英国,支持希尔侄子阿卜杜拉赫曼进军喀布尔,英国则改投支持阿卜杜,最终阿富汗统治者妥协,割让部分领土并放弃外交权,成为内陆山区国家,英国控制其外交长达近40年。
(三)第三次英阿战争:阿富汗主权的曙光
1901年,阿卜杜之子哈比布拉继位,推崇西方文明,开始西化改革,引入西方科技,设立公立学校和军校,但改革主要惠及上层阶级。哈比布拉期间培养出一批政治抱负强烈的知识分子,塔吉尔便是代表人物。
塔吉尔创办《光明新闻》,抨击英国侵略政策,虽被哈比布拉停刊,却激发了阿富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。1919年1月,哈比布拉遇刺身亡,其弟纳斯鲁拉在保守派和宗教领袖支持下即位,塔吉尔则支持阿曼努拉继承王位,后者胜出。阿曼努拉登基当天宣布阿富汗内政外交完全独立,令英国愤怒,进而引发第三次英阿战争。
这场战争中,英军出兵后并未急于发动进攻,因沙俄已瓦解,苏俄正陷内战,加上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,英国急于结束战争,最终与阿富汗签订协议,承认其主权。阿富汗成功捍卫了自身独立,也让“帝国坟场”这一名号愈加响亮。
阿富汗的近代发展历程,充满了国内变革与权力更迭的复杂交织,也处于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。哈比布拉的西化虽有局限,但对培养政治人才意义重大,这些人才后来在阿富汗政坛发挥关键作用。塔吉尔借助舆论唤醒民众,为阿曼努拉的继位及争取国家主权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。
阿曼努拉的即位,体现了阿富汗人民对独立自主的强烈渴望。他敢于在英国势力最盛时期宣布国家主权,展现非凡勇气和坚定决心,同时也反映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。这一系列变革和权力交替不仅是阿富汗内政发展的必然,也紧密关联着外部列强的压力与影响。
阿富汗凭借特殊地理位置,始终处于大国地缘政治的漩涡中心。从英俄中亚争霸开始,阿富汗便是两国角力的焦点。英国为阻止沙俄南下,试图控制阿富汗;沙俄为寻求印度洋出海口,不断渗透该地区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,阿富汗的战略地位依旧重要。
一战前,因德国崛起,英俄结成同盟,阿富汗迎来相对和平时期;一战后,英国影响力有所减弱,但仍试图控制阿富汗。随着苏俄成立和发展,阿富汗面临新格局。未来历史中,阿富汗将在大国夹缝中不断寻求生存与发展,其战略抉择和走向不仅影响自身,也对周边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——本文来源:老威观史专业配资开户服务
发布于:天津市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